大家好我是小宝,一名致力于保护韭菜的保险博主
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,最近央行又整大动作了。
既然是央行,那自然跟钱是有关的,一个是降准,一个是降息。
虽然看起来离我们普通人有点远,但一顿操作下来,却会方方面面地受到影响,包括工作就业和投资理财等等…
2、
这次既有降准,又有降息,分别来看下是什么。
首先说说降准,指的是降低「存款准备金率」。
之前我在文章中提到过一个数据,咱们国内的银行,大约有8成的利润来自存贷差。
我们把钱存到银行,银行不是白白让它放在保险柜吃灰,而是会贷给个人或企业收利息。
收回来的贷款利息比付出去的存款利息多,就有利息差赚了。
这是个很好理解的商业模式,自然,放出去的贷款越多,赚的钱也就越多
不过,银行总不能把所有钱都贷出去。
比如我们到银行存了1万块,银行如果把1万块全都贷出去了,万一我们要取钱咋办?
所以,央妈为了控制风险,规定了一个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」。
举个栗子,央妈要求银行每收到100块钱的存款,就要上交10块作为准备金存到央行账户。
这10块,就是存款准备金。
这么做主要有两个作用:
一是把钱存在央妈那儿,要是有什么风吹草动,央妈能拿出来救急灭火。
就像刚工作的小年轻每月赚了钱之后要先存一些到爸妈那,这钱爸妈不花,只是担心咱胡吃海喝败光了。
等将来要结婚买房买车了,就拿出来给我们用。
二是这样能控制银行的杠杆,通过货币乘数控制市场上流通的钱。
解释起来比较复杂,总之记住这是一个连锁反应。
存款准备金率事关重大,上调一点点市场上流通的钱就少,反之下调则会释放很多钱。
所以,这次降准的目的很明确,就是想给市场放水。
为啥放水?
提振经济。
毕竟现在内外不平,国外有美联储加息,有俄乌冲突,国内有一波又一波的YQ。
这个时候不奶一奶,很多企业怕是熬不过这个寒冬。
而企业熬不过去,那就有大批人下岗失业,受伤的还是我们老百姓(603883)…
所以表面上看降准是在奶银行,其实是在奶市场、奶企业、奶老百姓。
3、
降准说完了,但这个反应需要时间,因为银行在这种市场环境下也不敢随便给一些企业放贷。
往往央行放水之后,资金会在金融系统空转一阵。
而央行的第二招,降息,就不一样了。
这次的降息指的是「降低存款利率上限」,而不是我们常说的下调基准利率。
对我们普通人最直观的影响就是,今后我们去银行存钱的话,利息可能又双叒要降低了。
有些老司机看到这可能会有疑问,
现在利率不是市场化了吗,这个文件说的是「鼓励降低」,不是强制的吧?
是的,利率是市场化了,但却是名义上的,实际很多银行还不具备存款利率的定价能力。
其中新闻提到的利率自律组织,就是用于限制银行的。
虽然说是鼓励降低,不是强制降低,但这个会影响银行的考核评分。
评分低了有什么影响呢?
如果不合格,就不能成为利率自律机制成员。
而不是成员的话,银行就不能通过发行同业存单向其他银行借钱。
银行还需要跟其他银行借钱
是的,尤其是常年口袋缺钱的小银行,是万万不能失去这个技能的。
所以,虽然名义上利率是市场化的,银行爱定多高就定多高,名义上是鼓励下调而不是强制下调,但事实上中小银行并没什么自主权。
在这个节骨眼儿上降息,目的也非常简单。
一来降低大家去银行存钱的意愿,希望能拉动我们去消费。
二来降低了银行的揽储成本,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贷款利率,帮助中小企业减轻压力。
当然,降息也好降准也好,都没我们想的这么简单,其中还涉及方方面面的博弈。
4、
大家也感受到了,这几年的投资环境变化非常快,但经常能看到的新闻就是降准、降息。
没办法,市场环境差,不奶不行啊。
可这也就导致一个问题,我们普通人理财越来越难了。
一边是镰刀越来越多的股市,上蹿下跳专治不服,一不小心就是腰斩、膝盖斩。
就好比我昨晚跟一个朋友吐槽,这一年港股打新的资金放境外血亏,他表示很不爽
另一边是不断降低的利率,仅有的保本保息产品,存款也好,国债也好,收益一降再降。
讲真,现在理财真不容易。
今时今日你要让我给普通人推荐一个理财产品,除了增额终身寿之外,别的我都不轻易推荐。
不是因为我是保险博主,王婆卖瓜自卖自夸。
而是我不知道你能承受多大的风险,我也不知道你的投资经验丰不丰富,只能推荐保本保息,闭着眼都不会亏的。
在为数不多的,还保本保息的产品中,增额终身寿的长期收益是最高的。
以银行存款利息为例,可以看到增额跟它之间存在明显的剪刀差——
(注意看右边的阴影部分)
存款利率经过一降再降之后,已经不到2%了,而头部的增额终身寿产品目前还能达到3.5%。
试问如果你有一笔中长期不用的钱,比如10年左右,你会选择存哪?
很多人都说不买不买,结果后台订单多得不得了。
昨天我还在朋友圈看到一个同行,炫耀自己的客户直接趸交了一份6000万的增额。
至于为什么有钱人会买这么多,原因当然不是他接触不到别的理财渠道,围在他身边的人多了去了,而是通过对比发现,真没有比它更好的选择了。
有的人说3.5%不高呀。
确实,相比股票基金的期望收益确实不高。
但我们要知道不同的人追求不一样,资产少的人可以梭哈股市,因为nothing to lose。
而中产或高净值,考虑的一定是稳中求进。
可以赢得少,但千万不能亏。
像这个高净值客户,他的资产就算增值100%,生活质量也不会发生多大变化,但反之,缩水50%的话,日子就会明显不一样。
当然,存款和理财险的剪刀差肯定不能持续下去,毕竟监管不是傻子。
整个环境的无风险利率都在下降,不可能任由保险公司发行高息产品,否则市场上求稳的钱都会被保险公司抽走。
监管正明里暗里地要求降低理财险的收益,比如3.5%的新产品过不了备案了,比如要求老的3.5%产品下架…
早前魔都YQ还没爆发,已经有小道消息说所有3.5%的产品怕是都撑不过今年3月份了。
当时提醒过大家。
那为啥现在产品还在呢?
不是经济变好了,更不是说这事过去了不停了,而是大家都在忙着抗Y,还没功夫腾出手管它。
就像一些税务政策,本来是两会开完就要定了,结果YQ一爆发,谁都顾不上了,有些事到现在都还没拍板
根据我的经验来看,估计等魔都这事消停了,就会马上安排关闭舱门。
总而言之,市场环境不好,你我都感受得到,低风险和保本产品的收益只会越来越低,这已经是不可扭转的趋势。
如果你手上有笔10年以上不用的钱,同时又没有好的投资渠道,真心建议适当配置一些。
这次受监管影响,上车没之前那么方便,必须要人工协助才行,抓紧预约专属顾问吧
ps.下周二直播,邀请了我的大拿女闺蜜
看看她这些年怎么做到资产从0到上千个W的突破,听听她用血泪换来的经验
(比我猛多了)
内部分享,不设回放,要占座的加我微信
本文版权属于《荔枝保》微信公众号(lgbaoxian)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及二次修改。
转载或合作请联系[email protected]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查看小宝精选划算保险
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:荔枝保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和讯网立场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请自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