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我是小宝,一名致力于?;ぞ虏说谋O詹┲?/p>
上月底做了场直播,给大家分享了一些银行理财产品的经典套路,反响挺好。
(资料图)
毕竟对于一部分读者来说,小银行的钱取出来没合适地方放,只能拿去买银行理财。
而以前关注得少,现在学习避坑就成了“刚需”。
这也导致最近经常有老铁发些自己看中的理财产品链接给我,让我帮忙鉴定一番。
对于小白来说,看起来都差不多,好像都还不错。
但对于了解套路的人来说,万变不离其宗,大多还是我说那些经典套路,很容易排除。
鉴于问的人越来越多,我的保险问题都快插不上队了,今天把讲座提到的核心知识点整理成文字给大家参考
……
先说第一个最常见的套路,业绩比较基准。
银行很多工作人员在给客户介绍这个的时候也是揣着明白装糊涂。
比如招行卖的这个产品——
一般投资者看到的第一反应是啥?
是这个产品的收益率是4.1%对吧。
但其实呢,这只是管理人给自己定的一个小目标而已。
点开旁边小小的感叹号就能看到,不保证一定能达到。
这好比你家小孩跟你说下学期要考第一名,虽然想完成,但不代表一定能完成
另外,在这个产品的页面中还有一个关键词要注意,代销。
这意味着这个理财产品并不是由银行自己发行的,而是作为一个销售方,销售了别家的产品。
很多人不知道,银行除了靠存贷差赚钱之外,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利润来自这些销售佣金。
需要注意的是,万一产品出了问题,代销理财产品的银行是概不负责的。
所以如果你本身对安全性要求比较高,只想买大机构的产品,就要注意对应的产品到底是谁发行的,不要觉得在工农中建APP里买的就一定是工农中建发行的
……
现在银行理财已经全面打破刚兑,净值化了。
净值化是什么意思?
简单来说就是所有的银行理财产品都像我们买的基金一样,每天都会有波动。
今天涨明天跌,就像下图显示的一样,未来收益不100%确定。
而有的产品为了吸引客户,只展示近7日年化收益率。
这就存在一个问题,这个产品可能只是最近7天成绩比较好,长期看其实很一般。
就好比一个学生,最近一次考试刚好考了他拿手的题目所以考了第一名,但长期看也就是中等水平。
要避免被眼前收益迷糊,最好的方式还是手动回看更远的历史表现,比如近半年或近1年的,看看是不是「持续」优秀。
……
接下来要说的第三个套路就比较隐蔽了,延长实际资金占用时间。
比如我们要买一个产品,页面标的投资期限是30天,我们以为的是投进去等30天即可收回本息。
实际在投资的时候却感觉利息没那么多,但又不知道原因在哪。
这主要是因为今天投进去的钱可能要等好几天才开始计算利息。
而到期要赎回了,不是马上到账也不是第二天到账,有的甚至要等5天才能到。
掐头去尾,一个产品标注的30天投资期,实际算下来可能占用了我们40天
因此页面标注的年化收益率就要打折了,一个年化4%的产品,按照实际资金占用天数算,可能只有3%左右。
……
第四种常见套路则有点欺负人了,更像是银行玩的文字游戏。
有一种产品叫做【固定收益类】XXX理财产品。
一般的投资者看到这个名字,第一反应往往是产品的收益是固定、确定的。
然而,银行理财已经全面打破刚兑并实现净值化,别说收益确定了,连保本都不能保证。
那这种产品是咋回事,欺骗投资者?
算,也不算
这类理财产品指的是有一部分资金会被投向固定收益类的产品,比如存款、债券等…
除此之外,一般理财产品为了做点收益,还会搭配一点波动比较大的权益类资产。
这就导致,整个产品的收益可高可低,如果权益类资产占比高,还可能会亏钱。
所以,虽然这种产品名字里面有‘固定收益’的字眼,但并不代表收益就是100%确定的,更不保证本金不亏。
总的来说,比较经典的套路就是上面介绍的这些,当然,还会涉及一些变种。
银行理财不保本也不保息,下手之前一定要看清楚,实在不懂就专挑R1、R2的买
本文版权属于《荔枝?!肺⑿殴诤牛╨gbaoxian)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及二次修改。
转载或合作请联系[email protected]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查看小宝精选划算保险
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:荔枝保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和讯网立场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请自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