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我是小宝
这两天出了个新闻,估计有朋友已经看到了。
(资料图片)
11月13日,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、中国医师协会等多个协会联合制定的《中国高血压临床实践指南》发布了。
看着平平无奇,不就是个跟高血压相关的《指南》嘛。
但其实对我们影响非常大,因为《指南》调整了高血压的判定标准。
以前,收缩压≥140,舒张压≥90,属于高血压患者。
现在要求变严了,收缩压≥130,舒张压≥80,就算。
如此一来,高血压患者人数一下从2.45亿激增到了5亿
……
好端端的,为啥要调整这个呢?
看了看微博热搜下的网友评论,点赞量比较高的一条是——
药是卖不出去了吗?
其实并没这么多阴谋论哈,像美国那边在2017年开始就采用这个130/80的标准了,欧洲也老早用这个标准。
调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——
一是能够提早预警。
根据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》里说的,心脑血管死亡占总死亡人数40%以上,其中高血压是首位危险因素。
每年300万心血管死亡中,至少有一半与高血压有关。
听起来危害很大,但因为是慢性病,平时不痛不痒的,导致很多人虽然有高血压,自己却毫不知情。
十个人里,只有三个知道自己有高血压
这次《指南》收紧了标准,以后在体检的过程中,医生能以此为标准更早的预警患者。
二是能提前干预。
高血压有害,而且是对身体持续性的伤害。
有的人说收紧了标准,做降压药的能更好卖药了。
这话说得有道理,但不全对。
一方面收紧了标准,不代表一超过130/80的标准就要服药控制。
吃不吃降压药还得结合多种情况,比如体重、饮酒、血糖、血脂等。
只有20%的一级高血压患者需要药物治疗,其余的,通过运动、控制饮食干预就可以了。
像我自己知道有高血压家族史,所以早早就开始换用低钠盐。
另一方面,收紧标准确实使服药患者增多了,但我们应该要算总账。
早服药早控制,能降低或延缓后期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。
反之要是高血压没控制好,出现了脑出血、脑梗,或者心肌梗死的情况,治疗花费可能会是吃药价格的几百倍。
而且现在降压药是重点集采项目,价格早就被打下来了,普遍降幅在80%以上。
所以网友说《指南》的发布是为了给药厂卖药,有点夸张了
……
不过话说回来,《指南》的发布对于保险行业倒是个实打实的大利空。
目前大多数保障型保险,比如重疾险、医疗险和寿险,都有健康要求。
这三种保险,对血压都有明确的限制。
(达尔文7号健康要求节选)
按照现在的产品看,大多数产品还是沿用以前的高血压标准,不超过140/90即可。
但依保险公司的尿性,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紧跟《指南》的步伐收紧。
毕竟保险公司,是最怂的。
收紧了健康要求,就意味着降低了理赔风险
而且很有可能的一种调整方式是,悄无声息的在一夜之间就收紧了,完全不给投保人反应时间。
因为一旦预留了时间窗口,比如说10天后收紧,就会有很多血压偏高的人赶着投保。
以至于让保险公司,被动收了一堆风险偏高的被保人…
所以血压在130/80以上的,能买的就尽早买,千万别拖
有的人可能想问,要是血压超过了健康告知的限制,投保会很麻烦吗?
很麻烦。
以达尔文7号为例,要是血压超标需要核保,目前条件是这样的——
对一些疾病加了些限制,如果有,就不能投。
后面如果健康要求收紧,核保要求大概率也会跟着收紧。
过不了核保会怎样?
过不了就买不了重疾险,只能退而求其次,选择只保癌症这一种重疾的防癌险了…
OK,最后简单盘一下目前最值得推荐的——
定期寿险大麦2022,血压不能超过160/100
重疾险达尔文7号,血压不能超过140/90
医疗险医享无忧,血压不能超过160/100
如果你还有或这或那的小毛病,以防将来被拒赔,建议约专业顾问1V1协助
本文版权属于《荔枝保》微信公众号(lgbaoxian)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及二次修改。
转载或合作请联系[email protected]
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查看小宝精选保险
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:荔枝保。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和讯网立场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请自担。